半岛体育 bandaotiyu 分类>>
青神:以师者之光 照亮教育星河半岛体育-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
半岛体育,半岛体育官方网站,半岛体育APP下载
张文华25年扎根思政课堂,从初遇“昵称风波”的迷茫新人,到成为学生口中亲切的“华哥”,他以“把根扎在学生世界”的坚守,创新教学模式,让思政课成为铸魂育人的“心灵课程”,用温暖与智慧点亮学生的精神成长路;吴霞25载深耕幼教领域,从天庙学校的“全能园长”到实验幼儿园的领航人,她怀揣对家乡教育的赤诚,在新园建设中攻坚克难,在辐射引领中传递力量,让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的初心在幼教舞台上绽放光彩;兰红英30年坚守三尺讲台,从村小的“追风少女”到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,她以爱为底色、以责任为担当,在支教路上挥洒汗水,在育人途中传递温暖,用“传帮带”的热忱汇聚起教育的集体力量。
据悉,该县将师德教育纳入了教师继续教育,同管理同考核,要求教师每年参加师德教育培训不少于10学时;采取情景体验、案例评析等形式,提升师德教育实效;每2年举办一届“青神名师教育故事汇”活动,邀请县内外名师作讲座,激发教师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感、责任感;坚持每年1期“师德师风全员集中培训”,创新开展师德模范巡回报告、师德演讲、师德征文、师德大讨论等主题活动,让教师在活动中体验、在体验中感悟、在感悟中升华。
“我们制定了《青神县教育人才引进培育支持措施》,落实人才保障机制,针对教育高层次人才、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,采用公开招聘加考核录用等多元招录方式全方位引进教育人才,近5年共招录高层次教育人才65人。”青神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同时,搭建“专项培养”平台,加强与四川省教科院、成都市教科院、电子科大附小等省内专业教育科研院校合作,实施“2+1+2”学科教师专项培养计划,每年“请进来”2期、“走出去”1期、集中研修2期,通过专家名师送培、跟岗实践、工作坊研修等形式,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。
近年来,青神县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,建立了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,着眼教育公平,统筹优化师资配置,缩小城乡、区域、校际、群体差距,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通过公开招聘、考核录用、人才引进,公开招引进一批、转岗培训一批,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;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配齐心理健康、卫生保健等学科教师。青神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近5年,全县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147人,招录公费师范生15人。”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初登讲台的张文华,很快就遭遇了挫折。他试图和学生成为朋友,课堂上少了威严,纪律变得松散。一次,他叫了一名男生的昵称,没想到男生却大声冲他说:“我讨厌你们这样叫我!”那一刻,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,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教育里的“爱”藏着分寸与边界。还有一次校内公开课,他精心准备的教案被优生的一个提问打乱,让他意识到把控预设与课堂生成是多么具有挑战性。而在与班上调皮学生沟通时,他的掏心窝子话也被顶了回来,让他明白心与心的沟通需要找准对方愿意踩的那块板。
就在张文华感到迷茫时,校长的一番话打开了他的心结,“严师并不是就要板着脸,教育的爱得有骨头,不是没原则的软。别想着一下子就长成参天大树,先把根须往土里钻,一节一节往上长。”此后,他开始悄悄“偷师”,观察老教师如何管理课堂。他看到隔壁班的覃老师从不说重话,却总能让课堂安静。覃老师捡起学生撕碎的试卷并轻声安慰的场景,让他懂得教师的“威严”是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。他还学会了备足“突袭”,应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,并且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,走进学生的心灵。
在教学中,张文华不断创新,他意识到思政课要从“知识传授”到“价值引领”,用真实的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。在讲“诚信”时,他拿出学生的道歉信,让学生在共鸣中理解诚信的意义。面对新中考的变化,他总结出“51255”思政课堂教学模式,即5分钟“时政播报,交流点评”,10分钟“自主学习,同伴互助”,20分钟“学生展示,师生评价”,5分钟“当堂检测,查漏补缺”,最后5分钟“总结提炼,反思提升”。2021年,他采用这个模式在遂宁中学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示范课,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认可。
2004年,青神县教育系统号召支教,兰红英主动申请前往偏远的罗波小学。初到该校六年级教室,她发现孩子们虽求知欲强,却存在严重的唱读问题。她放慢进度,逐句教字音、停顿、语气,一节课下来,教室满是师生齐读的声音。青乐路断道修建期间,她住进校园,课堂上专注于教学,为学生传授知识,课余时间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,仅一学期,班级成绩便显著提升。第二学年,她承担二年级“包班”任务,语文、数学、美术、体育全揽,周课时18节,常常天未亮就进教室,直至放学后才离开。支教结束,她获评青神县支教工作先进个人与德育工作先进个人。
公开课,是兰红英锤炼教学能力的“练兵场”。2006年,兰红英参加青神县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,她选定老教材《坐井观天》,面对“难出彩”的质疑,她创新设计:用图片、实例帮学生理解“井沿”“无边无际”,聚焦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,引导角色朗读,品读反问句、感叹句掌握语言规律。教案修改九遍,空堂时在空教室演练,回家后,兰红英让儿子扮演学生试讲,甚至让儿子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,以应对课堂突发情况。最终,她取得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的好成绩。从1994年校一等奖、2006年县一等奖,到2019年市一等奖,舞台不断升级,她的教学底气也愈发充足。
在青神县实验小学,集体研教是常态。面对“起步作文”教学难题,低年级语文组老师一筹莫展,兰红英与同事曹红梅、彭玲提议成立课题小组,“跟起步作文死磕”。此后,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,老师们争论思路、打磨方法,最终探索出实用的写话教学模式。“双减”政策实施后,各年级组老师更是主动分工:“重点清单我来整”“分层练习交给我”“我校对,眼神好”……大家互相配合,很快完成了精准高效的练习单,用集体协作消解改革压力。